工作假期=悠長假期
工作假期(Working Holiday)在近年逐漸興起。不少年輕人都有意辭去本身在港的全職工作,然後隻身遠赴他鄉遊歷,並在旅遊的日子裏在外地從事一些短暫或兼職的工作,從而賺取旅費及體驗生活。在香港勞工處的網頁,大家也可找到有關工作假期計劃的資料。原來特區政府早在2001 年已和紐西蘭簽訂工作假期計劃的雙邊安排協議。時至今日,已和澳洲、愛爾蘭、德國、日本、加拿大及南韓政府先後訂立工作假期計劃的雙邊安排。 在過往數載裏,偶爾有媒體朋友、年輕人或大學生都問筆者工作假期是否有助事業發展,而僱主又怎樣看待完成了工作假期回港的求職者。「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道理是千真萬確、恒久不變的。從勞工處的網站,亦見官方認為工作假期計劃「旨在讓年輕人在外地生活期間,吸取寶貴的生活及工作經驗,從而加強自信心、適應力及人際溝通技巧」。 表面看來,工作假期對年輕人的事業發展甚有幫助;實際上,工作假期對有志在商界大展拳腳的年輕人,是弊多於利的。不少時下年輕人的工作態度已常遭僱主詬病,尤其是在積極性、刻苦耐勞、勤奮拚搏這些基本要求上,若干年輕人都使僱主失望。 前往工作假期的年輕人,很多時候給僱主的印象是: 「好人好姐,無端端辭職走去旅行,好極有限!」僱主們會認為沒有多大經濟基礎的年輕人可放下工作而花一段長時間去旅行,多是「飽食無憂米」者。因此,這類員工難以積極進取、勤奮上進,更遑論刻苦拚搏。
僱主印象大多負面 在商業社會裏,僱主怎樣選擇求職者呢?當然是以能者居之。與求職者素未謀面,在會議室內,除了溝通技巧外,面試員必定是衡量相關的工作經驗。可是,前赴外地工作假期的年輕人,多在紐西蘭放牧、在德國種花、在澳洲務農、在日本當廚房工、在愛爾蘭帶小孩、在加拿大任餐廳侍應等。僱主難以把上述體驗當作相關的工作經驗。所以,工作假期完結後回港找工作,沒明顯優勢,有時還更吃虧。 簡言之,商界的僱主慣常視工作假期跟悠長假期無異。 筆者無意向有心前赴工作假期的年輕人「潑冷水」。或許,工作假期的閱歷對個別行業的求職者有所幫助,例如講求生活體驗的旅遊業。 誠然,商業社會只是整體社會的一部分。工作假期過後,年輕人若尋找一些非商界的工作也未必吃虧。工作假期是增廣見聞的好機會,是豐富人生的功課。假使家庭及個人狀況許可,筆者都想遠離煩擾、放下俗務, 「打份風流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