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身份步向青雲
我國女子網球好手李娜創造歷史,在大滿貫賽事之一的法國網球公開賽勇奪冠軍,成為首位中國以至亞洲國家的網球健將能夠獲此殊榮。 作為炎黃子孫,對於同胞們在國際舞台上屢創佳績,自然深感自豪。 回歸以來,絕大部分的香港人都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不過,在青雲路上,很多香港人仍抱有不少錯誤觀念。 最使到筆者費解,甚至氣憤的,是若干香港人妄自菲薄和歧視華資企業。在擇業過程中,工作性質、發展機會、薪酬待遇、個人興趣等都是重要因素。可是,有些人當聽到僱主是華資企業,便馬上拒絕,表明自己只願意替外資企業打工。 拒投華企是「奴才心態」 不少華資企業都是行內翹楚,實力雄厚。它們能給予員工優良的待遇和多元化的發展機會。某些華資大企業的業務更衝出香港,遍布全球,成為真正的跨國公司。總部設在香港的跨國公司,其實應該成為行政人員的擇業首選。 在總部工作,最能接近制訂企業策略的權力核心,使到優秀的人才可盡展所長,讓他們身處香港而管理海外業務。遺憾地,一些行政人員總是冥頑不靈地懷「奴才心態」;認為「大老闆」是香港企業家的跨國公司,不算跨國公司。最可悲的,是此等種族歧視乃自我矮化,蔑視香港人,蔑視自己。 為何外資僱主總比華資僱主優勝?假使閣下要招聘下屬,但當求職者在面試室見到你是華人時便不由分說地拒絕受聘,閣下的感覺如何呢?有關「辦公室政治」、「一言堂」、「擦鞋文化」等負面批評,根本無異於華資或外資僱主。筆者數年前已在本專欄撰文,闡述「尊主」心態於任何機構都會存在,不在此再作冗論了。 積弱了百多年,現時正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大契機。香港人才的質素踞世界前列,對國家以至整個民族的強盛發展定能作出重大和深遠的貢獻。不過,很多香港人則把到內地就業的機會當作青雲路上一條分支小徑;短暫地在內地工作數年後,總想回流香港。 這些港人枉稱擁有國際視野,卻未能掌握國際大勢所趨去發展個人事業。 今天,多少外國企業和外國人都前仆後繼地往中國內地發展;相反,生活在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的部分港人,還是目光如豆,把青雲路限制於深圳河以南。 自國內經濟騰飛,很多跨國公司已紛紛把其地區總部北移。 換言之,留在香港但仍可獲得升職的機會便減少了。相信從事資訊科技、消費品、電訊、廣告等行業的朋友應有同感。 基於天然資源及地理因素的影響,香港的產業結構無可避免地向金融和專業服務行業傾斜。多年來,給予工程或理科人才的發展是相當有限的。 北望神州,產業結構極多元化,市場規模非常龐大,實是工、理科人才的黃金地了。再看看銀行、保險等行業,以上市市值計算,世界上的前領者盡是中資企業;它們必定會衝出中國與世界接軌。香港的金融才俊,若欠缺志在四方之心,只會坐失良機,把自己「邊緣化」。 誠然,只要大家明白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就如同紐約是美國的一部分一樣;又怎會忘記好好善用自己龍的傳人之身份去飛躍九州,縱橫四海呢? |
文章編號: 201106113910116 |